ZDNet記者馬培治/台北報導 2008/05/13 19:42
為了避免在PC產業中遭到邊緣化,BIOS(Basic Input/ Output System, 基本輸入/ 出系統)業者打算藉由增加安全、系統管理等功能,提升BIOS的重要性。
BIOS大廠鳳凰科技(Phoenix Technologies)總裁暨CEO Woodson Hobbs日(5/9)前在台表示,PC的功能性長久以來都由作業系統廠商主導,真正設計、製造與販售電腦的廠商卻難以主導產品的功能、操作介面等足以吸引終端用戶採購決策的重點。有鑑於此,該公司將透過增加BIOS的功能,在作業系統開機前,便能進行系統管理、安全掃瞄、應用軟體執行等工作,「讓PC製造商有更多選擇,創造差異性的PC產品,」他說。
乍聽之下,鳳凰科技是打算在既有的BIOS生意上增加更多新功能,但另一方面,反映出的卻是BIOS產業正積極轉型,以求保存幾十年來在PC產業中特殊的關鍵地位。
BIOS(基本輸入輸出系統, 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)是在電腦開機後,CPU啟動電腦所使用的一種程式,被用來管理作業系統與硬體之間的數據傳輸,將作業系統下達的命令傳輸給硬體,並將硬體狀況回報予作業系統。由於擔綱硬體與軟體間運作的橋樑,BIOS在PC產業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。
不過,由於BIOS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PC產業中最抗拒改變的一部分,舉例來說,傳統的BIOS多半都運作於16位元模式下,對於目前32甚至64位元的CPU與作業系統來說,會是效能的阻礙,也因此過去幾年來,在Intel等大廠不耐BIOS廠商對新運算技術的支援落後,力推新一代開機軔體標準,如EFI、UEFI等,讓主機板、PC業者也能掌握開機軔體技術的標準,不必再受制於需耗時客製的傳統BIOS。
此舉自然迫使BIOS廠商必須另覓出路,事實上,包括鳳凰科技、America Magatrends等BIOS廠商,都推出各種可在BIOS上執行應用程式的新產品,希望藉由提高BIOS的價值與功能性,避免被新的標準所取代。
例如America Magatrends早在2005年便提出了能在作業系統開機前就可執行應用程式,如網頁瀏覽器、系統診斷等的BIOS架構Pre-Boot Application,而鳳凰科技也在去(2007)年發表了名為HyperSpace的BIOS虛擬化方案,除了同樣支援作業系統開機前的應用軟體操作,還強調能即時與作業系統切換,不必重開機另行啟動。
除此之外,鳳凰科技今年以來還併購了線上資料備份業者BelnSync及自動電腦診斷與系統更新業者Touchstone,事業領域顯然早已不限於軔體,還跨向應用軟體與服務領域。
儘管動作頻頻,身為BIOS龍頭業者的鳳凰科技卻堅稱這些改變都是為了提升價值,而非「救亡圖存」。
「使用者並不滿意他們的PC,我們則打算提供PC製造商更多方案,提高產品的競爭力,」Hobbs說。
「過去PC的功能多半由作業系統廠商來定義,但我們不打算把全部的工作都讓微軟作,」他認為,透過在底層的BIOS上增加電腦的功能,可讓OEM/ODM業者擁有更多對產品功能的決定權,「他們不再只是打造一堆箱子,而能夠像蘋果一樣,做出像iPhone一樣特別的PC,」Hobbs說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zdnet.com.tw/news/software/0,2000085678,20129289,00.ht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